【孩子的行為,反映社會文化最真實的一面



如果說台灣排名前兩大染缸是政治界和演藝圈,
那第三名應該是登山社了。
大學剛加入登山社時還是個淳樸無知的小女生,
傻傻的跟著出隊,傻傻的聽學長們唱了許多以前從沒聽過的歪歌:
「小露露」、「毛毛歌」、「來來大飯店」、……
等等歪歌像隊歌一樣,只要出隊就必唱
好像一定要跟著哼,才屬於隊伍的一份子。
 
還有一首「山上的孩子」
原本的詞是:
山上的孩子,山上的孩子,都非常喜歡歌唱。
經由學長們的口中變成:
山上的孩子,山上的孩子,都沒有穿褲子。
改編後的詞反而比原版本唱起來順
不知不覺中,潛意識裡還真的以為山上的孩子都不穿褲子。

EBC健行沿路常常遇見許多山上的孩子,
也許穿著不如城市小孩得體,
雖衣衫襤褸卻散發出天真爛漫。
尤其是七歲以下的小朋友,通常會靜靜的害羞的看著過路的旅人,
如果對他們釋出善意,他們會以靦腆的微笑回應,
用鏡頭捕捉下山上小孩的天真就太可惜囉。


這些未受過教育的小孩雖然聽不懂英語,
但當我拿出台灣帶來的行動糧巧克力請他們,並舞動相機示意要拍照,
小朋友馬上很大方的望著我的鏡頭,一邊自然的吃著他們的零食,
這就是不作做的、所謂山上的孩子,
但是請放心,他們都有穿褲子。


山上生活貧瘠、辛苦,受教育的機會不多,
也許山上的孩子沒聽過"尊嚴"的意義,
卻輕易的讓我們這些過客感到他們活的很有尊嚴。
是文明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普及山區,或者我應該說,
該慶幸山上的生活還沒被文明吞噬,
所以山上的孩子,內在都有股很強的正面力量。
(快要跟我們家好人的級數有得拼了)

下山回到加德滿都,終於可以洗熱烘烘的澡,
終於可以吃到稱的上美味的食物,原本慶幸終於回到文明的生活。
但在city sightseeing的過程中,
卻明顯發現文明帶來的負面影響,反映在很多"山下的孩子"身上。
一個山下的小學生,確有超齡的成熟眼神;
都市裡生活便利,求生存的方式應該比山區更容易,
卻有許多山下的孩子選擇當個到處伸手的小乞丐。

(很深沉的小學生)


(加德滿都的小乞丐)

我想起在EBC trekking路線,海拔2600公尺的Phakding村莊裡,
看起來似乎只有八、九歲的小挑夫,背負著超過30公斤的貨物。
我們等著吃晚餐所以悠閒的到處亂晃,
當時已經傍晚,村裡炊煙裊裊,家家都在生火準備晚餐,
而小男生卻還在為生存打拼,
邊走邊喘,喘了就站著休息,休息後還得繼續陡上趕路。

據統計,這樣的童工平均只有台幣250元的月薪;
成人挑夫每天拔山涉水,負重超過50公斤,平均拿到台幣60元的日薪;
一個體重不到50公斤的雪巴男人可以背著將近100公斤的旅客下山;
我們輕裝走EBC,陡上到快要脫缸了,雪巴挑夫重裝邊走在我們後方邊聊天。
你也許會說,雪巴人天生強壯,那麼再看一下以下的統計數字:
台灣國民平均壽命將近80歲,他們的平均壽命是50歲。

如果有機會受教育,
如果有其他更輕鬆但薪水更高的選擇,誰願意當挑夫?



比起他們,台灣人的工作哪個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!
你,還在靠北你的工作嗎?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lyuki 的頭像
    nlyuki

    尤奇的五四三

    nl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